“这片热土留人更能留心”

2023-08-10 14:05:23     来源 : 新疆日报

“这片热土留人更能留心”(主题)


【资料图】

石榴云 新疆日报记者 赵春华

编者按

行走在新疆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发现新市民的足迹。他们或因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新疆,或因创业就业、寻觅个人发展新机遇和空间来到新疆,他们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在新疆这片热土扎下了根。

今日起,石榴云/新疆日报推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系列报道,将目光投向高层次引进人才、大学生创业者、普通打工人等新市民群体,感知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个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洞察城市发展活力。

7月27日9时30分,当清晨的阳光洒满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科学二街的街道,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孙军身着实验服,开始在晶体材料研究中心实验室忙碌起来。

就在前不久,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晶体材料研究中心成功创制出一种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全波段相位匹配晶体,成为世界首例实现全波段双折射相位匹配的紫外/深紫外倍频晶体材料。作为今年才加入晶体中心的新成员,孙军深耕人工晶体、光电器件和光电设备等研发领域多年,在南开大学工作二十余年,曾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等。

虽然孙军对新疆了解不多,但新疆在晶体材料研究方面的发展势头早已引起了他的注意。

“2007年,理化所潘世烈研究员从零起步,创建了晶体材料研究实验室。十几年间,不仅成果频出,团队也是爆发式的成长。”孙军说,相对于北上广,在新疆开展晶体相关研究并不具有优势,为什么潘世烈团队却能在偏远的西北地区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翻越一座又一座晶体研究高峰?

孙军密切关注着新疆的晶体材料研究,理化所也向包括孙军在内的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伸出了橄榄枝。2022年,新疆发布“天池英才”引进计划,孙军入选特聘专家项目,作为柔性引进人才加入新疆理化所。

柔性引进人才的服务期是三年,每年需要在疆工作四个月。今年6月,孙军在服务期还不满一年时作出决定:全职加入新疆理化所,安心研究晶体材料。

不再穿梭于天津和新疆之间,真正“落地”新疆后,孙军以往听到的、看到的那些新疆重视人才的信号,都变成了他切身感受到的现实。

“人还没到位,研究所的同志就打电话了解我生活上的习惯,周转房的钥匙也早早发到了手上。”虽然对孙军来说,人才政策的落实速度固然重要,但作为科研人员他最在意的还是研究环境。在晶体材料研究领域有“十年磨一晶”的说法,每一个新型晶体材料的发现、晶体生长技术的突破、晶体器件的研制和最终应用,都需要科研人员长期的坚持探索,需要有一个不急功近利、能够使科研人员静下心来积累、沉淀的工作环境。孙军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理化所晶体中心在新型功能晶体材料研究方面奠定了扎实基础,创制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晶体材料,为我擅长的大尺寸晶体生长及应用研发搭建了重要平台。”

让他最感欣喜的是,项目立项后,理化所不用科研人员费心去相关职能部门走繁琐的程序,甚至科研经费的支出、人员绩效的支付、差旅费会议费等都不需要他操心,资金由理化所提前预支,各种后续工作由学科助理去跑,他有大把的时间一心一意扑在科研上。

落实场地、实验室改造、设备购置……作出留在新疆决定才短短两个月,他的实验室已经开始正常运转。

害怕气候干燥,认识没几天的同事将自己的加湿器搬到孙军办公室;为了让他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同事们带他品尝各种新疆美食;所里开展团建,从巴里坤湖到江布拉克麦田,广袤大地上一望无际的美丽景色让他连连赞叹。同事们的关心关爱让他感受到新疆人的热情,孙军在不知不觉中快速融入了这个集体。

临近中午,孙军像变戏法似的拎出一个大西瓜,“早晨在上班路上买的,五块钱一个,又大又甜!出了新疆你去哪找?”办公室里,顿时传出一片笑声。

让孙军感到幸福的不仅仅是新疆瓜果飘香,还有这片热土上充满的机遇。“做科研,除了实验室研究以外,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也是重要一环。”孙军说,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经济材料产业的先天资源优势。

“新疆是个好地方,这片热土留人更能留心,希望我能在第二故乡,为新疆高质量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孙军说。

标签:

推荐文章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