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逾40家公司或股东被立案调查 远超去年全年 全球聚看点

2023-05-10 02:02:25     来源 : 宋清辉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陈燕青


(相关资料图)

在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今年以来监管趋严,又有西陇科学、特发信息两家公司被立案调查。根据同花顺统计,年内已有41家公司、股东、高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去年全年仅22家公司被立案。从股价表现来看,大多被立案公司股价走弱。

西陇科学7日晚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决定对公司立案。公司表示,经公司自查,本次立案的原因主要系公司自查发现前期存在部分不具有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从而导致多计前期财务报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营业毛利。

公司称,与证监会积极沟通并积极整改,已于4月29日披露了《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等公告,对前期会计差错的原因和更正事项对前期财务报表的影响进行了说明。目前,上述问题已整改完毕。

根据记者梳理,被立案调查的公司中大多数为绩差股,其中有三成为ST公司。从调查的原因来看,主要涉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内幕交易、短线交易、股东涉嫌操纵市场等。其中,因信披违规被立案的公司最多,占比七成。从被调查人类型来看,除上市公司本身外,还有公司控股股东、高管等。

记者注意到,部分公司在被立案调查之前,已被监管部门多次出具警示函。如荣联科技1月31日公告称,收到北京证监局的警示函。警示函显示,公司关联方资金占用,相关资金往来构成关联交易,但未履行关联交易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从股价表现来看,大多公司在消息出炉后股价普遍大跌,如西陇科学5月8日应声跌停,力源科技1月5日重挫逾10%。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近年来,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惩处力度不断加大。部分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并予以处罚,此举有利于维护三公原则,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也对相关公司起到警示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被立案调查的公司可能还面临被索赔的风险。根据《证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人员及其中介机构等因虚假陈述等的证券欺诈行为导致证券投资者权益受损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权益受损的投资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新证券法实施以来,上市公司信披违法违规成本大幅提升。据证监会网站统计,截至8日,今年以来,证监会和地方证监局披露84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41份涉及财务造假等信披违法,信披违法罚单罚没金额合计3.42亿元。

审读:孙世建

读创编辑肖晗

标签:

推荐文章

最新资讯